內部控制與政府綜合財務報告試題及答案
內部控制與政府綜合財務報告試題及答案
財務報告可以作為內部控制的一種方法和措施,而內部控制機制的存在又能促進財務報告的可靠性。(正確 )
財政轉移支付應當規范、公平、公開,其主要目的是實現財政高效性。(錯誤 )
財政部印發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要求行政事業單位“以預算管理為主線、以資金管控為核心”加強內部控制建設。(正確)
單位要發揮業務執行過程中的單據控制,對每一筆業務實際支出過程層層執行審批與審核,體現的是(事中控制 )。
單位層面內部控制的主體是(政府職能部門 )。
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機制提出監管需求的是(國家審計監管體系 )。
法治化的治理和人治化的治理具有異曲同工之效。(錯誤 )
風險評估為全面預算的目標設定、識別、分析和應對提供了具體要求和依據。(錯誤)
管子曾言:“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揭示了治國之道需要的是(制度 )。
各級政府財政部門按年度編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其編制基礎為(權責發生制 )。
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預算、預算調整、決算、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及報表,由本級政府財政部門向社會公開的時間限制為(批準后二十日內 )。
既是內部控制的生命線,也可以作為內部控制有效性的保證的是(內部監督)。
會計計量屬性中的歷史成本公允價值能夠及時準確反映資產價值,但是不容易取得。( 錯誤)
描述了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體系必須建立的框架結構,起到統馭作用的規范是(《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 )。
內部控制的終極目標是(促進主體實現發展戰略 )。
內部監督是內部控制的生命線,是內部控制有效性的保證。(正確 )
內部控制的本質特征是它的制衡性和流程化,它在企業和政府機構中,具有普適性。(正確)
《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主要內容包括:審計責任劃分、審計范圍、整合審計、利用被審計單位人員的工作、審計方法、評價控制缺陷、出具審計報告。(錯誤 )
全面預算站在了戰略高度來建立主體目標體系,表現為財務預算和經濟指標。( 錯誤 )
如果政府不將公共責任和財政控制引入到預算領域以規范政府預算行為,加強對預算的監管,那么不管采取什么樣的預算改革方案和措施,都難以有效地管理公共資源和合理地運用公共權力。(正確 )
如果采取權力FB所獲得的收益大于所付出的成本的時候, 那么領導干部將傾向于權力FB,而且成本收益之間的差值越大或者權力FB的難度越低,權力FB的激勵也就越大。(正確 )
如果預算改革不能相應地影響政治過程,預算改革就很難實現其目標。(正確)
省、自治區、直轄市舉借的債務應當有償還計劃和穩定的償還資金來源,其用途可以是(公益性資本支出 )。
實行政府綜合財務報告不僅包括編報政府綜合財務報告,還包括編制政府部門財務報告以及建立政府會計準則體系和政府財務報告制度框架體系。(正確 )
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節的事項可以設立專項轉移支付。(錯誤 )
